类风湿关节炎(rheumatoid arthritis,RA)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。以慢性、对称性、多关节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,并可伴关节外损害,如眼炎、血管炎、肺间质纤维化、心血管疾病、周围神经炎、皮下结节等,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直和关节变形直至残疾,丧失关节功能,并会因关节痛楚及磨损而丧失相应的活动能力。约有41%的患者在发病1年后就出现骨侵蚀,50%的患者10年后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缺陷。
一、RA有哪些危害?
1.RA的10年生存率与冠心病的10年生存率基本相等,冠心病的10年存活率(64.2%)与RA(类风湿关节炎)的10年存活率(65.5%)基本相等。
2.RA是一种可以导致严重残疾和提前死亡的慢性炎症,同时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,据全球RA的统计结果显示:16%的RA患者在发病12年后出现完全残疾,RA会使寿命缩短10-11年。
3.RA患者白介素-6水平增加,炎症加重,患者乏力症状更加严重,炎症因子与RA患者贫血发生相关,而合并贫血的RA患者会出现乏力等症状。
4.持续性炎症会增加并发症(如心血管疾病等)的发病率,继而增加RA患者的死亡风险。研究显示,长期高炎症的RA患者的死亡概率为炎症持续较低患者的2.43倍。警惕!长期高炎症还会引起肺部、心脏等重要脏器并发症,甚至导致死亡。
二、炎症是RA的关键核心环节
RA是以多关节滑膜炎为病理表现的炎症性、慢性全身性、免疫性疾病,在急性活动期,表现为关节疼痛、肿胀、活动不利,实质是免疫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攻击滑膜和关节,造成滑膜炎、软骨破坏和骨侵蚀。同时,炎症会消耗营养物质,导致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,从而出现慢性疲劳。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,继发高凝状态,并发心脑血管事件,同时也会出现各种脏器受累,如血管炎、肺间质纤维化、肾淀粉样变。
三、类风湿关节炎,关键是抗炎
有效的治疗可快速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水平,显著降低疾病活动度,缓解症状。炎症控制不仅要“快速”也要“长久”。充分证据表明,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在3-6个月内没有控制炎症,那么随后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状态。长期维持低水平的炎症有利于延缓关节的破坏与并发症的出现;长久的炎症控制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,修复关节骨破坏,进而使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;长久的炎症控制有利于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风险。
四、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利于病情控制,减少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不良反应
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治愈方法,传统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起效慢,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,部分患者往往不能耐受。生物制剂虽疗效显著,针对细胞因子、T/B淋巴细胞的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启了RA治疗的新纪元,但仍不能覆盖所有患者。且经济成本颇高,长期使用存在感染及肿瘤风险,以上诸多因素削弱了RA患者的临床获益。
而中医药治疗在降低西药毒性和副作用、消除患者痛苦、改善临床症状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都起着很好的作用,对节约卫生经济,大有裨益。临床上,我们长期使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,能取长补短,增效减毒,实现最佳疗效、最小毒副作用。